为扎实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落细落实,高质量搭好“五桥”建好“五家”,让“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深入人心、广受欢迎,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促进搬迁群众实现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3月24日,团思南县委在县委办的牵头下,与工会、妇联负责人一行来到双塘街道、塘头镇、三道水乡、板桥镇四个安置点,开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调研工作。
调研过程中,详细了解了“新市民·追梦桥”共青团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对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指导。最后,一行人来到“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市级示范点双塘街道丽景社区,县委办公室主任王华同志讲到:群团组织要强化资源的整合,多联络协商,结合各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强化执行力,将工作落细落实。
自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思南县委高度重视,迅速作了安排部署。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思南县委抓住契机主动作为,围绕搭“五桥”建“五家”工作思路,细化全县共青团系统组织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任务。统筹联合、共圆梦想,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共青团答卷。一是夯实组织基础、凝聚力量。在全县13个安置点都建立团组织,实现安置点团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明确办公场所、办公人员,采用“1+2+N”方案,即一个安置点1名团干部、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N名社会志愿者。在安置点集中开展宣讲活动,引导安置点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五四青年节”“六一”“12·9”等重大节日,与教育部门协同配合,在安置点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对安置点青少年的志智双扶,帮助安置点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植爱国情怀。二是强化就业培训。积极动员安置点青年参加团省委举办的“多彩贵州·创在乡土”助力脱贫攻坚青年培训。依托人社、民政、农口等行业培训资源和有研集团结对帮扶资源广泛开展安置点青年综合培训。积极争取常熟市对口帮扶支持,开通思南籍大学生线上招聘专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对接常熟市招工企业、思南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和春晖使者,做好企业招工需求和群众务工需求,优先安排安置点青年就业。三是强化资源整合。整合“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习酒我的大学”、春晖助学等助学项目向安置点困难家庭倾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应纳尽纳。协调爱心企业,对超出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导致家庭负担比重过大的特困家庭,实施关爱行动,帮助解决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全面实施“四点半课堂”“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开设形式多样的“希望小课堂”,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有人陪伴、兴趣特长有人指导、感恩奋进有人加油;同时,做好安置点青少年及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角色,解决安置点就业群众的后顾之忧。四是夯实载体、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协调政法、公检法司等部门,切实加强安置点青少年维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关心关爱安置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及服刑人员子女,推进安置点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权益维护保障工作。
“新市民·追梦桥”是党心连接民心、农民变成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也是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本质要求。团思南县委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认真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打通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凝聚青春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